这引起了许多官员的担忧,那就是一旦各地被牵扯的官员太多,朝廷是否可以将其一网打尽?一旦一网打尽,各地缺少官员的治理,会不会乱下来?
对此,崇祯给予的答复则是继续任用皇家学院毕业的学子,同时开始筹建大明政院,为大明培养专门具有治政和朝廷需要的专业人才。
至于对于朝堂所说的任用科举人才,却被崇祯给忽视了,同时对于科举取士中的进士开始进行削减,减少科举取士之后的待遇。
崇祯十年已经是崇祯第二次削减了,第一次崇祯是从中举之后待遇总量上去削减这一次,,一些人的优厚待遇干脆就给他取消了。
除进士还能享受一部分待遇之外,就连举人也只是一个空名头罢了,至于人数上,既然待遇取消了,那么对于崇祯来说,人数不仅不会削减,反而开始增加。
他削减了一半的进士录取人数,增加了二倍的举人录取人数,单单一个北直隶,从原本一百多名的举人录取人数,一下增加了二百七十人,一下达到了四百人。
别的地方,更是能加的加,反正就是一个空名头,崇祯干脆就大方了起来。
至于其他的贡生、秀才等,几乎是只要你参见了科举,就能得到一个身份。
在崇祯刻意的作用下,这样的科举反倒被很多文人唾弃,毕竟虽然这些只是一个名头,但许多不懂得其中道理的人却很高兴。
杀猪的、种地的、商贩都纷纷跑去科举,无论他们中或者不中,都能得到一个秀才的名声,这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
于是起,大明掀起了一番科举热,无论是杀猪匠还是路两边的商贩,整日大叫着要去科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