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名为“龙”的男人1 名为“迪隆”的竹马,是个个人作风随便的家伙 (2 / 5)

        精神控制科技本来也只是能在哨兵身上实现的独特技术,现在渐渐能为精神较为敏感一些的普通民众使用,不失为一件好事。

        据说通过技术的下放,还能更好的找到遗失在外面没被国家收编的哨兵?也算是附加的意外“惊喜”了。

        不过就是因为这技术算最前沿科技,所以价格还没下来,不是一般民众能买得起的,只有家底雄厚不差钱的贵族与新潮俱乐部才会没事买了尝试。但话又说回来,按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东西早晚会量产,所以他们也没什么兴趣现在就买,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所以只有像迪隆这样一直关注发布会的精神科技品狂热者才会有强烈购买的欲/望了。

        也正是他这种对精神科技品的狂热,让他同我一起为了进入首都的向导学院而付出努力。

        所谓“向导”,是个专门为“哨兵”们服务的职业。这个职业历史悠久,但因为“哨兵”们数量稀少,所以相应的也没有专门培训“向导”的机构,只是自然而然的,一些为“哨兵”做心理辅导的心理医生、人类学家或者科学家们成为了“向导”。

        所以比起专门的职业,“向导”更像是一种兼职。毕竟“哨兵”的觉醒与血缘有关,而“向导”似乎经过一定的培训就能上岗。所以理论上来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哨兵”,但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向导”。

        但在三年前接连五个哨兵深陷感官过载的痛苦,在一次次勘探时忍不住自尽后,将“向导”职业化被帝国的管理者提上了日程,于是首都向导学院便这样成立了。

        虽说是新设立的学院,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进的,毕竟之后是为了珍贵又珍惜的哨兵们服务,我们这也想成为准向导的学生们得学习三个月的预科再经过三次考试、面试并交上一笔高昂的学费才行。

        这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我的学习一向很好,我的父母也十分支持我成为一名向导,不如说,因为一些必要的原因,我就得成为一名“向导”才行,但对迪隆来说,那笔高昂的学费就是个大障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