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与我》有个一千多万的首映日票房,基本上是不高不低,放在暑期档里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显眼,但在圣诞节的表现就非常不错,虽然如果没有《梦露》,它能拿到圣诞首映日的历史票房第一,但单单这个数据是惊不到格雷的,甚至哪怕《梦露》拿了46oo万,但单日大盘还是1亿左右,他都不会那么吃惊。但事实是,因为《梦露》,单日票房被直接拉高了三千万,达到了1.3亿之高,而和《梦露》同档期竞争的《马利与我》,票房居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还能拿到14oo万,这就意味着,这3ooo万票房对应的观众,本来是不属于圣诞节这个档期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们在圣诞节当天并不打算走进电影院,而因为《梦露》,他们破例更改了习惯,在这个原本是一家团聚的节日里走进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电影……

        午夜场可以视作是粉丝、影迷场次,就《梦露》的卡司情况来说,17oo万几乎全都是珍妮弗.杰弗森的粉丝,这一点肯定没有任何疑义,其实单单是这个数据也已经足够恐怖了,而对比着全日大盘数据来看的话,珍妮弗.杰弗森的票房能力才更是让人害怕。按1o元一张电影票来估算,3ooo万票房估算3oo万人次,格雷不想把这3oo万人全都算在杰弗森头上,不过对比她的上一部圣诞档影片,首日票房攀升的大概也有3ooo万这么多……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得可多了!首先,这意味着这女孩又开拓了一种新的赚钱类型——只要她足够漂亮,影片的质量足够高,即使是文艺片,她也能一人拉出和商业片近似的票房,而这条路还是别人所无法模仿的,摆明了的,在现在好莱坞的里,和她咖位近似的没有她的美貌,而那些和她漂亮,或者比她漂亮的b-r、c-r,又没有她的演技和名气……仅仅是首日本土票房,这就基本可以cover掉本片的制作预算了,如果只是想要钱的话,原班人马再制作一些知名美女传记片,哪怕赚得没这么多了,大梦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里,也绝对不会愁金源的。

        其次,这还意味着《梦露》已经不仅仅是一部赚钱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了,它的票房注定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大众媒体谈论,这会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像是《魔戒》和《泰坦尼克号》,会形成一个粉丝圈子,甚至会带动时尚、科技、文化多领域的热潮,当然这也意味着珍妮弗.杰弗森从当红明星向时代符号又迈出了一步,就像是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代表了一个时代,披头士、猫王代表了另一个时代一样,在费雯丽、葛丽泰.嘉宝之后,好莱坞度过了一个女明星荒芜的年代,7o、8o年代的玉女红星,到今日还被人铭记的很少,很多人甚至都觉得,随着科技的进展,电影业再也不会出现詹姆斯.迪恩、马龙.白兰度这样的巨星了,但在《梦露》之后,即使是最挑剔的人也没办法不承认,珍妮弗.杰弗森就是这么个人物,这个怪物已经主宰了大银幕七年的时间,而她非但不露任何颓势,而且还越战越勇,现在已经是毫不客气地要把自己的触手向着电影之外的领域延伸过去了……

        观众们为什么不会对珍妮弗.杰弗森感到厌倦?她为什么不会失去人气?她的票房号召力为什么会强到甚至是不真实的地步?格雷可以说出一些道理来,比如杰弗森团队非常出色的公关能力,舆论控制、节奏感很强的电影营销,以及杰弗森本人的演技、个人形象,还有她自律的性格,但他也有非常想不通的地方——为什么每一次她都能选到好片?为什么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合作不顺畅的剧组?为什么她想要做的事总能完成?为什么她就从来尝不到失败的滋味?

        任何人都会失手,只有杰弗森从来不会,在比弗利山庄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电影人的共识,尤其在今年,这个观点更是得到了更多人的注意和认同——之前大梦自己投资制作的《倒霉爱神》和《老友有钱》,还只能说是没有亏损,小小盈利,所以大部分人还只是认为‘任何人都会失手,只有杰弗森演出的影片不会’,但现在,这句话已经做了修改,‘任何人都会失手,只有杰弗森挑中的项目不会’,而在今晚过后,《马利与我》和《梦露》想必也会成为这个观点最好的论据,尤其是《马利与我》,它和《暮光之城》联手,几乎是把好莱坞所有票房预测专家的脸都给扇肿了……

        想到《暮光之城》,虽然这已经是11月的事了,但格雷依然不禁感到一阵胸闷:他是很早就接触过这个项目的,毕竟这部是《纽约时报》畅销书,而从这些畅销系列中寻找改编素材一直是派拉蒙很看重的工作——派拉蒙一直没有多少畅销系列,这确实是他们的软肋——《暮光之城》以它的脑残剧情、贫乏文笔、扁平人物给格雷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一开始就不看好这部的改编前景,当时也没有参与到竞价之中。

        也因为对于的质量低劣深有信心,当刚刚组建的大梦以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拿下了《暮光之城》的电影版权时,当时的格雷还把它当成是珍妮弗.杰弗森幼稚冲动的证据之一,在当时的他看来,珍妮弗无非只是又一个幸运儿罢了,和所有明星一样,走红了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总是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涉足制作业,而等待他们的唯一结果,就是在制片业里耗尽积蓄,然后不得不更积极地去拍戏——如果他们够聪明,一般都会就此收手,当然,也不排除有人特别痴傻,在被坑了无数次以后,还要痴心不改地往里投钱。

        当然了,在那之后,大梦用几次合作制片和两部自己独立出品的合格影片,让格雷对杰弗森多少有几分改观,不过他对大梦o7年、o8年主要制作的两部影片依然非常不乐观,尤其是《暮光之城》,从选角阶段开始,每个决定在他看来简直都非常离谱——总是阴沉着一张脸,明显是关系户上位的贝拉,不知天高地厚,演技不好就不说了,长得也不是很帅的爱德华……而电影的试映会反馈也多少证明了他的想法:几乎每个影评人都对电影破口大骂,很多人都形容为是‘无脑青春片中最无脑的一部’,‘大梦一旦离开了杰弗森,简直就一无是处’,电影票房预测专家也没有给出太乐观的判断,全都认为是今年预定的扑街片,甚至连大梦比较低调节省的宣传,都被当成了有力的佐证——大梦肯定也知道这部片搞砸了,所以才会在宣传上这么吝啬。

        好吧,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也就不必多说了,从午夜场预售开始,数据预测专家们就开始闭嘴了,而等到《暮光之城》的首日票房出来以后,别说那些专家了,就连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对《暮光》看法,只是私下有所感想的格雷,都有种脸被打肿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么卖?这么垃圾的片子,凭什么就能在北美卖出2亿?这完全是对于美国国民审美莫大的讽刺,格雷甚至都有一种对下一代非常失望的感觉:这就是你们喜欢的电影?抱歉,可我真是不能理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