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水渠已经完工了,想要按照李家的意思绕开他们家的地,可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挖一段沟就行了的,那是整个走水的路径都要重新设计的。
有的人就是这么奇怪,他在做对不起人家的事情之前还会稍微心虚一小下,可等到人家把事情指出来之后他原先的那一点心虚反倒无影无踪,还会怨这指出问题的人怎么这么多事,计较起来就没完。
张平一家就是这样。原本水渠刚挖好的时候,张平还有几分不好意思,今天被李顺生问到当面,过了最开始那不好意思的劲儿,听着李家人的抱怨,心中也逐渐不耐了起来,“修渠的时候谁管那么多?现在渠都修完了,你来找我说这些。我又不是神仙,吹一口气就能让这渠改道了!这渠是在我家地里走的,你李顺生再厉害,也管不到我家地里是怎么走水的!”
他心里不耐,难道李顺生就很乐意因为这一件事和他缠磨了么?还不是因为自家的田本就地势有些低,遇到这样阴雨连绵的年份就格外吃亏?听了张平这话,心中原本被强压着的火气就又大了些,说话的语气不像一开始那么好,连嗓门都大了几分,“知道不好改道你还这么修?修渠的时候不看看水被引到哪里了,你当时是瞎了还是傻了?”李顺生冷笑两声,“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在我家地里修什么你也管不着了是吧?”他的视线放在了张家水渠的最终出口处,意思很明显了,准备让人直接把这挖好的沟用土堵了。
王青和吴三丫站在坡上,挖野菜的铲子上还沾着不少土,王青却没心思注意这些了。眼见田间那明显站成两伙儿的人有互相推搡的趋势,王青抬腿就往下面走,“咱们得快点找人,真等他们打起来就晚了。”虽然说祖辈同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人,打起来一般也就是出拳头,升级成械斗的很少,但王青又不敢打包票——如果真升级成械斗了,那时候第三伙人敢不敢上前拉架都是两说:在地里挖渠的这些人手里可是锄头、镐之类的齐全着呢,又是壮年男子,打起架来都是拼命冲对方招呼的,谁敢站在两伙人中间啊?
况且还有一句话叫“望山跑死马”呢!她现在挖野菜的这个山坡虽然看起来和自家的地头距离很近了,但真的想要跑回去叫人还是要一段时间的。她是宁可虚惊一场,也不想到时候两伙人打起来之后没个说话的人的。
吴三丫跟在王青的身后,见王青着急起来连篮子都顾不上了,连忙拎着两个人的篮子和王青一起下了山坡。幸亏即便是装满了野菜的篮子也没有多沉,何况两人现在的篮子还没满呢?吴三丫一个人提着两个篮子跟在后面毫不费力,眼见王青跑到村里之后的路线不对,还拉了她一把,“我爷家在那边呢。”她指着分叉路口的另一边,以为王青是跑得太快了,没看见路。
王青摆摆手,“不去找吴爷爷。我去三太爷爷那里。”吴家的人口虽然多,但从一开始王青就没指望过能吴家。若是单论拉架,吴家的人当然能把两边分开,可是那之后呢?王青虽然因为在山坡上挖野菜没有听见下面到底是因为什么吵起来的,但总该有个人能把引起吵架的官司断了,今天这事才好彻底解决。
王青提到的三太爷爷就是她在心里过了一圈儿之后选来断官司的人。听王青对这个人的称呼就知道这位的辈分比吴爷爷高了一辈,但这不是他在村里能说得上话的主要原因。
要说起能在村里说得上话的原因,那就是这位三太爷爷的亲儿子是河东村现在的村长了。这位三太爷爷年轻时待人就比较公正,如今儿子做村长了,村里的人有什么大事小情的就更爱去找他断一断了。对于许多一辈子也不出河东村的人来说,三老太爷虽然没有乡老的名,但能做的可比乡老实在多了。
三太爷爷也姓王,只是和王青家里没什么亲戚关系——王实在是个大姓。不过王学文多会拉关系的一个人啊!以前能和县城里的衙役和兄弟似的来往,那当然不会忽略了就在同一家村子里的三太爷爷。借着同姓,对那边喊得亲,连带王青对那边的称呼也是省略了姓氏,直接叫“三太爷爷”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亲生呢!
王青一路小跑,到了村长家里,就见村长的儿媳妇正在院子里面侍弄菜园里的菜,见她有些微微的喘,就有些诧异道,“这是怎么了?”
几乎是在她开口的同时,王青就急急开口道,“伯娘,三太爷爷在家吗?”倒不是她故意不问村长,而是村长家的条件虽然比河东村的其他人家好一些,但也不过是能把自家多出来的地租给佃户而已,想要完全不下田却是不能的。
河东村附近也有那种只靠收租、不事稼穑的人家,只是河东村和青山县县城离得实在是近,若不是为了下地方便,谁会不想住在县城里呢?甚至因为青山县属于京城所辖范围,王青还听说附近有几个庄子是京城里的贵人的呢!
村长家的田在村子的南面,而王青家里的地则是在村子的北面,中间隔着整个村子,现在找村长可比找三太爷爷更耽误时间。王青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从村南到村北的时间,深切地觉得自己还是来村长家直接找人比较方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